banner
ChatiBB

ChatiBB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渴望拥有勇气的人也值得尊敬。

失戀筆記

初戀大多沒有逃脫「3 個月定律」,從身邊朋友的經驗總結,第一場戀愛往往活不過 3 個月,至於為什麼,理由千奇百怪,無非逃不過三個字「不合適」。至於是哪些方面不合適,就無法一一細究了。我以為,總的來說,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理解。

擺脫了中學教育,家長突然變得鼓勵小孩自由戀愛,甚至有的家長還為小孩遲遲不戀愛發愁。變化來得如此快,以至於小孩自己都是發蒙的,暗暗發誓要找到自己的「the one」,可是抱著如此明顯目的尋找的戀情往往是稀里糊涂的,長則一兩個月,短則一周兩周。為什麼會如此迅速開始,又迅速結束呢?我分析,小孩畢竟是小孩,就算身份發生了變化,從高中生變大學生,甚至從大學生變成社會人,心理狀態仍舊不夠成熟,荷爾蒙促使發生的第一場戀愛壓力是超出了大腦負荷的。

要變得為別人歡喜而歡喜,是需要一定的共情能力的。在孩童階段,小孩子往往做出些殘忍的事情,常有虐待小動物的事情發生。如果大人不及時加以教導,讓他明白原來非我之外的事物也是有「疼痛感受」的,他在以後的成長中才會有「原來它跟我也是一樣的,我會痛它也會痛」這樣的基本人性。這樣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讓孩子的心變得柔軟,形成基本的道德觀。雖然我們中國對於是否存在有普世價值的看法向來不一,但從基本教化的角度,這顯然是不錯的選擇。言歸正傳,缺乏共情能力是讓第一次戀愛快速夭折的首要原因。試想,一個生命體沒辦法共情另外一個生命體,所謂的「愛情」能夠產生嗎?我想,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罷。

把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空間騰挪給另外一個人需要時間,需要雙方不斷妥協。一個人從小被教導「萬事不求人」的信條,恰逢她過得一帆風順,在自己的生活中確實實實在在「萬事不求人」的狀態便做的好了,那這樣的「成就」肯定會正向反饋她的「信念」,讓她變得更加獨立自主。極端情況下是,她會非常介意別人出現在她的生活,打亂她的生活節奏,影響她的目標的實現,反映在交往過程中,甚至親密行為都是不被接受的。據我觀察,這種行為跟是否高學歷,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並不是教育越出色越加不需要伴侶,各種生活的小細節都可以成為鞏固信念的催化劑。而所謂的「愛情及親密行為」,都是在讓渡自己的生活,是一種見仁見智的妥協。

站在男生的角度,去理解戀情,就離不開「如何評價一位女人這件事」。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是一件極其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並非只言片語可以解釋,而且這種解釋也是根據自身經驗而來,對於經驗的東西,並不存在先驗的成分。

以前,當我認識一個心智單純的,對於事事沒有多少見識的女人,性格十分討喜,接觸時間久了會覺得原來女人是這樣的生物,總是以感情為重,男人說什麼鬼話都信,但喜歡的成分多於嫌棄。再後來認識些理智的女人,又覺得原來女人也會思考一些男人愛談的東西,例如政治與權謀,之前對於女人的偏見實在是深了些,其實男人與女人的區別比生理上的區別要小得多。總結來看,對於事物的了解總是根據自身經驗,漸進式發展的,對於認識女人,也是如此。

有的人談到女性,必要談女權。偶聽一播客,談女權的節目,其中有位男生自詡為男性女權主義者的,生活行動及指導思想都是為女性的權利做爭取,他第一個爭取的就是媽媽對爸爸行使平等的權利,即爸爸必須承擔家中的家務的一半,不能讓媽媽一個人做。然則,此舉引來的是爸爸的勃然大怒。男性女權主義者首次出征就遭遇滑鐵盧,踢到了千年以來形成的刻板印象的鐵板 -「男主外,女主內」。由此可見,對於男女平等的願景是很難實現的,如今只進行到第一步而已。對於女人的平等權利的爭取,可以從「讓男性蹲著馬桶小便」開始。

談到兩性關係,又得淺談一下婚姻,客觀來講,對於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資源去依賴男性的現代女性而言,戀愛、婚姻關係的必要性實在是有待商榷。都不再需要了,何必去牽扯一大堆的所謂的人生事情呢?彩禮、結婚、買房、買車、生小孩、撫養小孩等等。「男人必須成家,女人必須出嫁」,這種刻板印象於無形中剝奪了男女方很多選擇的權利,逃離了家庭,所謂的人生大事唯生死而已。人要是按同一個模子去生活,人生的意義何在呢?把人生按照「常規」劃分得這樣清楚,實際上毫無意義,徒增煩惱和禁錮,阻礙「人」的成長。不如滄海一聲笑,樂得逍遙。

二十來歲的我,跟三十、四十的我可能想法不會一樣,打臉的事情常常發生,但也阻止不了現在的「我的偏見」。對於女人我理解得片面也好,理解完全錯誤也好,都沒什麼大不了。用前女友的話說「算了,不紐結了」。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